携手共筑希望:舟山孤独症关爱与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孤独症患者的社会融入与自我提升,12月12日-13日,农工党舟山市委会邀请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携手舟山市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了“携手共筑希望:舟山孤独症关爱与交流活动”。
活动期间,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董晓虹教授团队,先后实地调研了“律动星啡”孤独症康复就业实践基地、农工党省、市共建“蓝色星空”社会服务基地——彩虹堂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及舟山星悦诊所,还深入舟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等。每到一处,专家们都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孤独症患者在康复、教育及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农工党舟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韩亚玲等陪同调研。
律动星啡”咖啡馆
“律动星啡”咖啡馆,是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彩虹桥社会实践基地。为帮助孤独症青年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市委会对“律动星啡”孤独症康复就业实践项目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推动。
董晓虹教授一行考察了孤独症青年的就业实践场所,亲眼见证了孤独症青年在专业指导下逐渐克服障碍、提升技能、融入社会的全过程。该项目为孤独症患者提供了一个融入社会、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实现价值的平台,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舟山星悦诊所
董晓虹教授一行实地考察了彩虹堂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及舟山星悦诊所,并与农工党党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委会常委、诊所负责人包孟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包孟娜详细介绍了舟山市的孤独症诊断、治疗、康复等现状。包孟娜是一个地道的舟山人,也是较早成立舟山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前驱者。她认为,推动舟山市孤独症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创办舟山市彩虹堂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到成立舟山星悦诊所,是转型,也是提升,更是在儿童精神心理领域的全方面创新化探索。专家们对诊所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舟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来到舟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委员、舟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朱爱军校长的带领下,董晓虹教授一行参观了星云咖啡、职业化教育展厅、校史馆等,其中的布置和内容,不仅用心地融入了海岛特色,更充分展现了学校为孩子们的成长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润物无声·育见美好”这一教育理念在舟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孤独症青少年篮球队
来到由彩虹堂关爱中心组建的孤独症青少年篮球队训练场所,董晓虹教授认真观看了公益教练员对孤独症青少年的日常训练内容,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孤独症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出发,对教练员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专业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董晓虹教授强调了针对孤独症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的重要性。孤独症青少年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诸多挑战,而体育运动正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练员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孤独症青少年的特性,确保训练既有趣味性,又具有针对性。同时,董晓虹教授还对教练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她希望教练员们能够定期梳理孩子们的训练成果,通过对比前后训练的变化,及时发现并调整训练策略,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她还特别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希望教练员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将这项有意义的公益项目做下去,让更多的孤独症青少年受益。
“孤独症共患病问题”主题培训
农工党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医师宋超博士就孤独症儿童的常见共患问题开展了讲座。他指出,要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之外共患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这对于提升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宋博士倾囊相授,深入浅出地讲解获得了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陀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士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与理解,还促进了科研、医疗、教育及社会各界在孤独症领域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为孤独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共同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加入到这一关爱行动中来,共同为孤独症群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新城支部 供稿)